外研社掀起“夏日培训”风暴早在1998年或更早的时候,全国有七、八家出版机构就极具预见性地悄悄组织出版新的大学英语教材。那时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还在酝酿之中,国家重视素质教育的政策尚未具体落实。当目前这两种背景正拉开帷幕时,复旦、清华、外研三家出版社就分别以《21世纪大学英语》、《新英语教程》、《新编大学英语》率先获得了人们的关注,颇有几分“三足鼎立”的架势。其中外研社更以“斥千万巨资承担2800位教师的研修费用”作为推广新教材的切入点。近来几个周末,北京至北戴河的火车上,满眼皆是全国各地来参加培训的英语教师。无疑,此举当属今年出版业中动作最大且最具风险性的一笔。
凡使用《新编大学英语》的高校的教师将获得参加“全国大学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修班”的机会。研修班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浙江大学外语系和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所共同在北京、杭州、北戴河三地联合举办的。研修的主要课程分为两类:一是请我国著名语言学和英语教育专家以及语言测试专家等就语言学、教学法以及外语教学的科研趋势做系列学术报告,二是请浙大外语教学改革课题组一线教师就浙大教改模式及《新编大学英语》教材如何在课堂上运用与各校教师进行研讨并备课。研修时间为每期7天,共举办7期,课程安排非常严谨。
今夏的研修班预计培训2800人,因使用《新编大学英语》的学生已近30万,研修班实报人数已达3300人,原本准备培训300人的第一期培训班实到人数是347人,到开课的第二天仍有电话打到北戴河,某高校要追加1000套教材,并询问是否有可能再派10位教师前来进修,遗憾的是他们只能等待下次的机会。掐指算来,研修期间教师们的食宿、交通及会议费、资料费全部由外研社承担,平均每位教师费用近3000元,这一数目已达千万元。一套教材甫一问世,即动辄千万巨资,哪家出版社也不可能如此轻易冒险,从去年底至今为推广这套教材已跑遍全国26个省市的李朋义社长这样解释着他的这着“险棋”:“原来我们是准备为这套书花100万元作广告和推广费用。去年底,全国大学英语研讨会在外研社召开,散发的科研资料被一抢而空,那时我就看到两点:一是全国大学英语教师需要科研,二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思路需要更新,教师需要培训。于是,我找到了推广新教材的切入点。随后,我用半年的时间在全国26个省市开研讨会,请专家就世界英语教学的前沿观点发表学术报告,令许多教师茅塞顿开。26次研讨会的费用是300万元,同时我们向教师们作出免费培训的承诺。这时已与我推广教材的本意有了距离,应该说立意更高了。像德国的贝塔斯曼集团,它不仅参与德国的文化教育事业,而且还积极参与环保事业等,是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思维。这是值得我们效仿的,何况我们还是全国最大的外语出版基地之一。如果说我期望有什么回报的话,我要的是全国英语教师的人心所向。赢得了人心,也就赢得了市场,企业的立意高了,经济效益也就随之而来。这种研修班我们会持续办5年,这个承诺不会变。”
从1998年开始,外研社还向全国部分大学英语教师长年免费赠送《外语教学与研究》、《英语学习》、《中国英语教学》杂志;从今年开始,外研社还出资向优秀教师赠送《中华读书报》。面对出版社对基层教师如此重视,教师们也有很多心里话要说。
来自石家庄军械工程学院的一位老师说,《新编大学英语》是他用的第三套教材,它推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颇具新意。外研社是第一个大规模组织这种科研活动的单位,对于在研修期间能否获得收益,这位教师的回答是肯定会有收益。
广州师范大学的周力教授是广东省大学英语委员会的常务理事。《新编大学英语》一出版,他立即撤掉了学校里所有的旧教材。他说像disco、e-mail这样的新词在旧教材中根本找不到,新书一改原教学方法的呆板模式,在这方面占很大优势。同时他还感慨:连一向重视人才的广东省对于“教学科研”也只是口头重视而已,几十位教师十几年没有机会出门交流,外研社的这种作法在英语教学史上应该写上一笔。
江西师范大学大学英语部主任廖晓冲老师认为:新教材内容多、课时紧,它的使用有望加速江西师大的英语教学改革。另外,他对外研社答应把教师们使用新教材的心得汇集成册出版表示赞赏。他说,多年来,我们一直主张老师要有研究方向,但是论文的发表一直是我们的薄弱环节。能有出版社如此重视一线教师的科研成果,这是前所未有的好事。
令出版社和教师们同样感动的是:刘润清、秦秀白、吴一安、应惠兰、于飞等年近花甲的教授不辞辛苦地从各地赶来。外研社今夏不失时机地亮出“科研”、“培训”新招,无疑为其新教材挺进市场作了铺垫,同时也成为出版界中对“素质教育”的率先响应者。